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
武漢市有關部門把近期中小學生體質檢測的結果與1995年對比顯示,該市中小學在校學生在身體形態、機能、素質3個方面呈現全面下降的趨勢,學生體質狀況不容樂觀,其中重要原因是中小學生缺少體育鍛煉。
體育課逐漸“空殼化”
青山區體衛藝站站長鐘立軍介紹,為增強中小學生體質,教育部要求,小學一、二年級每周應開設4節體育課,小學三年級至初三,每周應開設3節體育課。但武漢有很多中小學沒有做到,尤其是小學高年段和初中年段,體育課漸漸減少,在學習成績代表一切的標桿下,體育課被忽視,主課擠占了體育課。
記者還發現,一些技術型體育項目已經逐漸在中小學的體育課上消失。如小學的“跳山羊”,中學的跳箱、跳高、單雙杠等,因為有一定的危險性,體育老師基本就放棄了。
很多體育老師反映,現在上體育課比較難。除去場地狹小、器材不足、時間無法保障等條件限制外,學生“嬌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耙恍⿵姸、難度稍大的運動項目,老師不敢放開讓學生做。每家就那么一棵獨苗,磕著、碰著,老師怎么擔待得起?”
鐘站長還反映,現在體育教師嚴重缺編,青山區有好幾年沒“進”體育老師了,F在體育老師是按每天2節課的標準配備的,由于教育部提高了中小學體育課數量,師資配備也跟著喊“渴”起來。
青山區目前在編的體育教師為69人,實際應需要83人,有14人的缺口,缺編缺得厲害。據了解,有的學校的體育教師由美術、音樂等學科老師兼任。有的學校自主聘請了代課老師,但多數代課老師嫌待遇低而走人。
學生年齡越大,課外鍛煉時間越少
記者隨機抽查了一批小學、初中、高中生。當問到“每周除在學校上體育課外,有沒有鍛煉時間”時,回答“基本上沒有鍛煉時間”者,小學生為20%,初中生為30%,高中生達40%;分別有60%的小學生、40%的初中生和30%的高中生,每周體育鍛煉時間只有1至2小時。
不少學生說,他們并不是不想鍛煉,而是在連睡眠時間都不能保障的情況下,基本上沒有時間鍛煉。一般來說,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能低于9個小時,可許多學生做不到,一般都是晚睡早起。據調查,有近52%的學生在早晨6時以前起床,近半數同學要在晚10時以后睡覺。睡眠不好本身就會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學生家長的認識誤區
家長們對孩子身體狀況的重視,往往體現在營養方面,忽視了孩子鍛煉方面的需要。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小時候吃的苦太多,現在條件好了,就拼命給孩子買營養品。一位老師說:“實際上,正是類似這樣的想法造成了越來越多的肥胖兒童!
學生生活方式“由動到靜”的改變也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F在的孩子稍微去遠一點的地方就會搭車,戶外活動和鍛煉的機會越來越少,而“靜”的活動則明顯增多,比如看電視、上網、做作業等等,這些都是如今兒童的主要生活內容。生活方式的變化,使現在的孩子活動不斷減少,消耗的熱量越來越少。
另外,孩子學習上的壓力,使得家長把目光主要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進而限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武昌一名家長說:“我的兒子喜歡打乒乓球。有一次,班主任告訴我,每次一下課,孩子就跑出去搶乒乓球臺,玩得滿頭大汗再回教室上課。從那以后,我把他的球拍收了,并請老師監督,不讓他打球。最近他視力下降得厲害,我有點后悔,據說打乒乓球對視力是很有好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