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會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表達;
傾聽真的很重要!如今很多人都缺乏耐心,沒有耐心聽別人說完,總覺得自己說的才是最準確的、最有道理的,其實很多情況下自己考慮問題會存在片面性。
第二:要讓孩子學會利用零星的時間去閱讀的好習慣;
莎士比亞所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至少可以滋潤心靈,開啟心智,由瑣碎雜亂的現實提升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為大事的焦慮、煩憂、氣惱、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牽扯在內的擾攘紛爭,瞬間云消霧散.讀書至少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提高素養,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容,明辨是非.讀書能使人時時閃爍著生命的光輝,讓人欣賞到不同的生命風景,從而使自己靈魂歡暢,精神飽滿而豐盈。
第三:嘗試著讓孩子和別人溝通;
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就無法深入現實社會,也就會失去很多個人發展的機遇,更重要的是也容易造成家庭的不幸福。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要讓孩子去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問題;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不會做飯,不會洗衣,不會換燈泡,這不是什么高貴的表現,而是不懂得照顧自己,不會動手做事。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也是每個人面對生活和職業所必須具有的基本能力。
第五: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識;
有道是:讓禮一寸,得禮一尺。只要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尊重你十分。自己待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他人對我們的態度,就像一個人站在鏡子前,你笑時,鏡子里的人也笑;你對著鏡子大喊大叫,鏡子里的人也會沖著你大喊大叫。因此,我們要獲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只有做到尊重他人,自己才會受到他人的好評和尊重,同時也就會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尊重,也是家庭能夠幸福的重要保障,能夠帶來個人內在的力量的滋養。
第六:從小就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環保意識;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家長的任何環保行動和教育都能給子女留下最初的環保意識,如不在公共場所吐痰、亂扔紙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節約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動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樹,不隨便摘花,不踐踏草坪等等。環保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擁有環保觀念,能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沒有環保觀念的人,很難有大的胸懷和人文關懷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