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臉”教育阻礙孩子成長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5歲女兒因家中的“紅白臉”教育,被逼得苦不堪言。
媽媽立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逼著女兒參加各種特長培訓班,進入名校;爸爸則時刻維護女兒,認為孩子還小,應享受快樂的童年。
女兒犯錯了,會遭到媽媽外公的懲罰,同時也收獲了爸爸奶奶們的維護。
5歲的茜茜規則意識薄弱,無法分辨事情的邊界,慢慢變得親近“唱紅臉”的家人,疏遠厭惡嚴格要求的“白臉”。
甚至在不同要求之下倍感壓力,患上了兒童抑郁癥,不肯再開口說話。
當父母以“紅白臉”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反而因為他們的意見不統一而無所適從,規矩無法建立,更無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阻礙孩子的成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父親對孩子的要求必須跟母親對孩子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母親和父親對“可以”、“不可以”、“應該”、“不應該”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即使最合理的要求,在他們看來也會是暴力、強制,是對自由、欲望的踐踏。
曾看過一則三個好朋友推小車的寓言故事。
天鵝套著繩索往天空展翅高飛、蝦拖著車子往后蹦、梭子魚則使勁地往水里猛扎……
結果折騰了半天,車子卻依舊停在原地。
父母都希望將孩子奮力托舉,但他們朝著不同方向的生拉硬拽,生生割裂了孩子的情感,讓其無法再向前進。
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家長齊頭并進,順勢而為,一旦行差踏錯,就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光輝,湮滅如塵埃。
“紅白臉”不當引發家庭矛盾
父母雙方往往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家庭觀念,“紅白臉”不當,勢必會有分歧與爭執。
前不久,江蘇一對愛唱“紅白臉”的夫妻,就引發了嚴重的家庭危機。
妻子輔導作業時,忍不住訓斥了孩子幾句。
而一邊玩手機的丈夫,卻皺著眉頭,不滿地嘟囔,“孩子小,你耐心點,那么兇干嘛?”
妻子一聽,立即反駁:“那你怎么不來教?”
夫妻倆各不相讓,甚至大打出手,最后丈夫竟一腳踢破了妻子的脾臟……
父母愛的落腳點是為了孩子,但他們的爭吵,實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更是對家庭關系的重創。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父母相處的模式藏著孩子未來家庭的模樣,家庭是否和諧,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方向。
曾看過一個故事,父母因小男孩沉迷游戲,取消了他的零花錢。
男孩哀求奶奶,拿著奶奶給的錢流連網吧。父母得知后,氣得要動手,卻被奶奶以身體護住。
媽媽和奶奶爭吵起來,不肯再讓孩子去奶奶家,家庭關系一度瀕臨崩潰。
《當我遇見一個人》里曾說,界限, 是中國家庭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凝聚情感的****方式,是身體保持界限、眼睛注視同一個高度。只有寬嚴相濟的家庭氛圍,才能助力孩子自由成長。
孩子的養育,需要凝視同一個高度
養育孩子,如同劃動手中的船槳,護送他們抵達成功的彼岸。身為舵手的父母,都需要朝著同一方向,咬緊牙關。 |